静昇研究丨浅谈DeepSeek对律师业务的影响
来源:未知 作者:匿名
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可谓火遍全球,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现象级产品,“知乎”“B站”各大平台甚至催生了专门关于DeepSeek使用问题的赛道。

本文作者

 韩欢欢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

政府与公共事务法律事务部副部长

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可谓火遍全球,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现象级产品,“知乎”“B站”各大平台甚至催生了专门关于DeepSeek使用问题的赛道。笔者其实是在DeepSeek火之前就已经试用了几次,对它的思维逻辑深感叹服,今天也蹭一波热度,通过这段时间使用DeepSeek的体验,来浅谈DeepSeek对律师业务的影响。


DeepSeek-R1模型是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发布的,相较于其他的AI,它是一种推理模型,即在输出最终回答之前,模型会先输出一段思维链内容,以提升最终答案的准确性。DeepSeek的自我介绍是“擅长通过思考来帮您解答复杂的数学,代码和逻辑推理等理工类问题,同时也能提供多领域的实用信息与友好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我会尽力为您提供清晰、专业的帮助”。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律师可以从哪些场景有效使用DeepSeek。


一是法律检索提效,DeepSeek基于公开法律条文和案例归纳信息,可以实现跨法条联动解析,以及类案快速定位,可以有效地减少基础法律检索所需时间,但是也要注意其收集信息的局限性,即目前DeepSeek的数据收集时间截止为2024年7月,无法实时更新各地最新法规变动或司法实践差异。二是文书智能处理,可以通过指令智能生成文书模板,或者是形成合同审查的要点提示,或是对文书内容进行校对优化。三是解决基础或程序性法律问题,基于法律条文和案例归纳信息的收集,DeepSeek可以在法律领域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和建议,对于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向或相关程序等提供建议。


现在我们用一个具体的问题来体验一下DeepSeek在处理基础法律问题咨询上的强大。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高效提问模板(法律类):


“[事件类型] 劳动纠纷/婚姻继承/消费维权/交通事故...

[时间地点] 2023年5月发生于北京  

[关键行为]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且拖欠3个月工资

[已有证据] 微信工作群记录、银行转账流水截图  

[具体诉求] 希望拿回工资并主张双倍赔偿是否可行?”

笔者参考上述模板提问后,DeepSeek给出以下思维过程:

“用户现在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劳动纠纷问题,我需要仔细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回答。用户的情况是公司未签劳动合同且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地点在重庆,发生在2023年5月。已有的证据包括微信工作群记录和银行转账流水截图,诉求是拿回工资并主张双倍赔偿是否可行。


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的问题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户的情况是公司未签合同,所以这部分可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但需要确认用户的工作时间是否超过一个月,用户提到是2023年5月发生,但具体入职时间可能需要进一步询问,不过用户没有提供,可能需要假设或者提醒用户注意时间点。


关于拖欠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三个月工资的话,用户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并且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是否已经离职,是否已经提出解除合同等。用户可能需要先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再申请劳动仲裁。


其次,用户提供的证据包括微信工作群记录和银行转账流水。微信记录需要确认是否包含工作安排、上下级关系、工资发放等内容,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银行流水如果显示公司账户转账,可以作为工资发放的证据,但如果是个人转账可能需要进一步证明与公司的关联。可能需要提醒用户补充证据,比如考勤记录、工作证、同事证言等。


具体诉求是拿回工资和双倍赔偿。拿回工资应该没问题,但双倍工资赔偿需要计算时间,从入职第二个月开始到第十二个月,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用户的情况是拖欠三个月工资,未签合同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月,所以双倍工资部分需要确认具体工作时间。可能需要用户补充入职时间,比如是否已经工作超过一个月但未满一年。


另外,用户所在地是重庆,需要考虑当地是否有特殊规定或地方性法规,但一般来说劳动法是国家层面的法律,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注意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用户的情况发生在2023年5月,现在提问时间是2024年7月,可能还在时效期内,但需要确认具体拖欠工资的时间点是否超过一年。


再次,流程方面,用户需要先收集证据,然后申请劳动仲裁。可以指导用户具体步骤,比如如何准备材料,如何提交申请,可能需要到重庆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同时,提醒用户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还需要注意用户是否有签订其他形式的合同,比如口头协议,或者是否有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另外,公司是否已经注销或变更,这可能会影响执行。如果用户已经离职,可能需要主张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总结下来,用户的问题需要分两部分解决:追讨拖欠工资和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证据方面需要进一步补充,流程上需要指导用户进行仲裁申请,并注意时效问题。同时提醒用户法律援助的途径,比如重庆当地的12333热线或法律援助中心。”

经过上述分析后,DeepSeek给出了以下法律分析及行动建议:

一、核心权益及法律依据

1.追回拖欠工资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

公司拖欠3个月工资违法,你有权要求全额支付(需保留工资计算依据,如工资条、聊天记录中约定的薪资标准)。


2.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

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 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例:若你工作6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5个月双倍工资)。

二、证据有效性分析

你的现有证据:

微信工作群记录

需包含:工作安排、上级指令、考勤通知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关键点:通过录屏+原始载体(手机)保存,避免截图被质疑真实性。


银行转账流水

需显示:公司账户转账记录(若为私人转账,需补充其他佐证如聊天记录中确认工资的对话)。


建议补充证据:

考勤记录(钉钉/企业微信打卡截图)

工作成果文件(公司内部系统文件、带公司标识的文档)

同事证言(至少2人愿意作证,需签字按手印)。

三、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发《催告函》

书面要求公司:

(1) 5日内结清拖欠工资

(2) 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作用:固定公司恶意拖欠的证据,为后续仲裁主张经济补偿金铺垫。


第二步:申请劳动仲裁

地点:重庆公司所在地/劳动合同履行地区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材料清单:

(1) 仲裁申请书(模板可向仲裁委领取)

(2) 身份证复印件

(3) 证据清单及材料(微信记录需刻录光盘+文字翻译稿)

(4) 公司工商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打印)。


第三步:主张赔偿金额计算(示例)


四、重庆地区特别提示

仲裁时效:需在拖欠工资行为结束之日起1年内提出(2023年5月发生,建议尽快立案)。

执行保障:若公司拒付,仲裁胜诉后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供公司银行账户/财产线索)。

在此之前笔者也读了其他法律从业者关于DeepSeek的分析文章,大部分都是以“工具”的姿态看待,但是真正体验了DeepSeek仅用时14秒就从法律依据、基础证据收集指导、具体操作步骤建议、关键节点的提示几个维度提供了解决上述劳动争议问题的方法后,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的全面性深受震撼。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于DeepSeek而言,如果其逻辑模型进一步强化,收集信息时效和案例足够多,相当于同时掌握了逻辑和经验,未来可能真的会取代很多领域的法律服务方式,着实是细思极恐。


由此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就是,DeepSeek对律师业务或者是法律服务市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对于这一问题,DeepSeek给出的回答是,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DeepSeek等AI法律科技工具的崛起正在重塑法律服务的底层逻辑,这场技术革命既带来效率跃升的机遇,也引发职业价值重构的挑战,律师群体需要以战略眼光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技术赋能与专业守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笔者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平衡点,首先,通过AI赋能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如智能化客户管理、数据驱动的业务决策等。其次,摒弃传统单一的解决法律问题的方式,形成对客户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法律服务产品,以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在法律服务市场中体现竞争优势。再次,强化新兴领域的专业深耕,如陆海新通道专项服务、数据合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在传统赛道之外寻找新的战略机遇。


最后笔者认为,AI工具将重构法律服务市场的“成本-价值曲线”,但无法取代律师的职业判断、道德权衡和人性化沟通。律师的核心角色将从“信息处理者”转向“价值创造者”,通过技术与专业能力的融合,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敬业  |  求实  |  利民  |  护法  |  共生  |  感恩  |  忠诚  |  奉献  |  关爱

联系静昇

Contact J.S

电话:+86(023)88061777

E-mail:jingsheng@chinajingsheng.com

微信公众号: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01号商务楼18层

你的称呼 *
联系方式 *
咨询内容 *
所在地区 *
内容详情

Copyright©2022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0736号